心理衛教文章

【專家的話】夏天到了,孩子卻不願意去游泳?!從幾個行為,關心孩子對於外表的感受與態度

文章來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原文連結 作者:陽光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牛慕慈 每年夏天孩子們最期待的就是去玩水消暑,但今年卻寧可在家看電視打電動。究竟是孩子不愛運動了?或者3C產品的吸引力太強?還是……孩子開始在意外表了?! 隨著年紀增長,孩子對於自己的衣著、髮型開始有主見,也逐漸花更多的時間來打扮,這是青春前期自然的行為。但有一些小警訊,告訴您孩子可能對外表不甚滿意: 不想游泳:可能是覺得自己身材不好的表現。女生可能覺得自己胖、腿短、或者在意胸部的變化,男生則可能覺得自己沒有肌肉。 食量變小:如果不是因為吃太多零食,正餐的食量降低就是很反常的現象,且通常是因為怕胖。 偏好特定的穿著或有固定身體姿勢:例如用長袖長褲,或特定姿勢遮掩身體部位,照相永遠只照右半邊臉,覺得左邊有痘痘不好看,駝背以遮住開始發育的胸部。 青春前期開始,孩子對同儕的在意大大增加,而此時身體也開始產生一些變化,如果外表的成長速度與別人不同將會是一種壓力,甚至可能被嘲笑。例如:體型較胖、女孩太早和太晚開始長胸部、男孩太矮或太瘦小等等。根據2013年兒童福利聯盟的台灣校園關係霸凌現況調查報告,在被歧視的學童中,有61.2%的歧視來源於身材及長相。有些時候大人們會覺得外表乾乾淨淨的就好、學生不應花太多精力在打扮上,而忽略了外表在青春期孩子的人際互動上有不可輕忽的影響力! 每個人對於外貌的看法都是很主觀的,可能大家覺得某人身材很健美,她自己卻覺得很臃腫!而對於身體形象想法扭曲的極致表現就是產生厭食症與暴食症。厭食症患者會想出很多方法來控制體重,導致體重不足/營養缺乏,而其後又容易不能節制的飲食過量,即產生暴食的行為。可能合併產生情緒困擾、胃食道逆流、牙齒脫鈣、經期不規則等健康問題,對健康危害甚大。因此父母從青春前期開始,便要開始關注孩子對身體的感受與態度,並做適當的引導。引導要點如下: 停止用外表相關的綽號稱呼孩子:如小胖子、小矮瓜等以前覺得可愛的暱稱該停止使用了,因為現在這些外在特徵可能正是孩子困擾的來源。 覺察自身或家庭成員間的言行是否給予正向示範:想想看自己是否常在孩子面前嫌自己太胖、不吃正餐、或是評論其他人的外表身材。這些示範也會教導孩子用這樣的眼光看自己與兄弟姊妹。 教導孩子辨識媒體所傳遞的外表訊息是否合理:媒體上常見那些童顏巨乳、肌肉猛男的網紅或模特兒,會讓孩子以為完美的身材就應該是這樣,父母親必須要讓孩子了解這些「楷模」可能是拍攝技巧、修圖、或整形等效果,並非身體自然或應該的樣子,讓孩子免疫於媒體的影響。 關心孩子的外表經驗:關心孩子班上是否有人嘲笑其他人的外表,大家對身體變化的態度如何?孩子自己的經驗?讓孩子知道,這個主題是可以說的、不丟臉。 引導孩子欣賞自己的外表:可以引導孩子想想喜歡自己身體的哪部分?不喜歡哪部分?引導他用適當的方式改善不滿意的部分,例如適當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學習衣著打扮的技巧。 改變中的青春期,帶著孩子與自己的身體外貌做朋友吧! ※圖片來源:網路免費圖庫

2020-05-14T13:49:36+00:00 2019-08-30|分類 : 心理衛教文章|0 則評論

【專家的話】平權從生活做起,給自己與孩子的平權教育

文章來源:親子天下嚴選  原文連結 作者:陽光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牛慕慈 近幾年隨著台灣社會的民主與多元化發展,各種群體的聲音越來越受到重視。社會也越來越注意到不同群體所受到的待遇是否適當,從早期社會運動所努力的兩性平權、族群平權,到今年來吵得沸沸揚揚的多元成家、性別平權的議題,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受這個觀念:「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一樣都是人,但是我們之間有很多相同,也有很多不同。即使是不同的人,在尊嚴和權利上也應一律平等。」基金會近年來推動的臉部平權運動也是一樣的觀念:有許多人在外貌上是特殊的,但是在身為人的價值上是獨一無二的,在尊嚴和權利上也應有平等的對待。 在我的工作經驗中,發覺大部分的人可以接受臉部平權的觀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不了解要如何與顏面損傷者(以下簡稱顏損者)適當互動,以至於顏損者仍然時常遇到以下的狀況:小朋友看到顏損者對媽媽說:「媽媽這個人怎麼了?他看起來好@$#X!(請自行想像-奇怪、可怕等形容詞)」。 於是, 1.孩子被家長拖離現場 2.孩子被責罵「這樣沒禮貌!」 3.媽媽說:「這個人很可憐。你要是不乖,就會變這樣。」 傷害有時出於無知,有時出於無心。每個人面對差異的能力天生不同,但可以因學習而增長。建議關於外表的差異,你可以這樣學習: 1.對於差異,你可以有自己的感覺 ●你可能對於不同的外貌感到: 無所謂 >> 那你可以平常心應對 好奇 >> 觀察一下這名顏損者。想想過去接觸過類似的人嗎? 害怕 >> 想想你害怕什麼?這害怕是來自什麼?不了解而擔心?覺得不安全還是不習慣?若真無法控制,你也可以稍微迴避一下 難過>> 想想自己的難過是什麼?怕老?怕醜?怕病?怕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可以幫自己什麼忙嗎? 但請不要: ●過度注視。在您對顏損者好奇的同時,也請注意觀看對方的禮儀,建議一次注視不要超過5秒鐘。因為顏損者不是被展示的動物,任何被過度注視的人都會不自在。過長的注視,或是在對方表現不舒服後還持續的注視都算過度注視。 ●因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而在公共場所排擠或驅趕顏損者。因為顏損者同樣擁有外出、用餐、接觸社會、參與各式活動的權利。其他人不需要對你的情緒負責。 2.你可以試著理解這個差異 ●你可以尋找適合的時間私下詢問顏損者,對方的顏損是什麼造成的?帶來什麼影響?有什麼可以幫忙的?禮貌而尊重的態度通常會換來分享。 ●你也可以上網查詢資料,或是洽詢陽光基金會等服務顏損者的專門機構增進自己對顏損的了解。 但請不要: ●公開質問。因為大聲的在許多人面前詢問對方顏損的原因,並期待對方一定要回答,是很無理的。每個人都有選擇回不回應他人,以及回應多少內容的權利。 ●隨便評價或歸因。因為隨便評價對方「你好可憐!」「你好命苦!」,或是歸因「一定是你媽媽懷孕時如何如何」「一定是你過去做了什麼遭到報應」這一類的言語對顏損者沒有幫助也沒有鼓勵性,通常造成無力感與傷害,可以避免。 ●輕易給建議。因為太熱心的建議醫生、治療方法、或其他資訊,也是一種騷擾,顏損者通常已經是自己狀況的專家,大部分民眾的醫療建議對其是不夠專業的,也暗示對方應該將自己治療到「正常」,現在的顏損是還不夠認真治療的結果,通常造成傷害。 3.你可以擴大自己對差異的接受能力 ●微笑表現善意。微笑、點頭、問好,是基本的表現善意與問候的方式,同樣也適用於顏損者,這些行動可以讓對方知道你是友善的。 ●試著做朋友。如果在捷運、公車或圖書館,您可以自然的坐到他們身旁,表現您的友善;或者在交際活動的場合,主動邀請顏損的朋友加入隊伍,就像對待任何您歡迎的朋友一樣。 ●一起響應平權觀念的推廣。您可以一起參加關於陽光基金會臉部平權的倡議活動,在學校、工作場所、網路社群,增進大家對於顏面損傷的認識,關懷顏損朋友的權益。 回到最上面的例子,我們期待一個輕鬆而簡單的回答。小朋友看到顏損者對媽媽說:「媽媽這個人怎麼了?他看起來好@$#X!」。 於是, 1.媽媽微笑說:「這是血管瘤,會讓臉紅紅的。這是生出來時就有的。」 2.媽媽說:「你覺得很奇怪。有的人的臉上就是這樣,每個人都不一樣。」 3.媽媽說:「你覺得很可怕。但你看他除了臉上有些不一樣,其他地方和你一不一樣呢?」 在人與人的不同之間,會產生什麼呢?你希望產生排斥、猜忌、隔離、衝突,還是繽紛、包容、尊重、欣賞?期待大家都是那溫柔的種子,用行動讓我們之間的差異,產生一朵朵繽紛與愛的花。

2020-05-14T13:49:47+00:00 2019-07-17|分類 : 心理衛教文章|0 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