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臉部平權 臺北改變成真

落實臉部平權 臺北改變成真

落實臉部平權 臺北改變成真

臺北市政府於5月17日「臉部平權日」當天簽署承諾書,成為第17個簽署縣市,八月將完成環台19縣市簽署。

蔡炳坤副市長代表臺北市政府簽署臉部權承諾書

代表臺北市簽署承諾書的蔡炳坤副市長表示:「0517你我一起,是臺灣的臉部平權日。『臉部平權』已是先進國家代表性議題!我們都曾因『以貌取人』而感到受傷,但臺灣社會快速成長、進步,在多元社會中,每個人雖外貌不同,但都能在友善環境中發揮專長、興趣,這才是進步社會的珍貴價值。」臺北市為北臺灣重要生活圈城市,多元的城市樣貌、兼容並蓄的人文環境,在在都是臺北市每天習以為常的風景!曾於2014年參與第一屆「臉部平權日」活動的柯文哲市長說過:「所謂國際化的城市特色之一是尊重多元文化。因燒燙傷或外傷而造成臉部受損的人,不可以差別待遇,每個人只是建構一個尊重多元文化的國際城市,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只要有助於台灣往進步方向前進的活動,我們都應盡力幫忙。」除了宣導臉部平權,臺北市政府社會局也回應陽光基金會「履歷不貼照」訴求,將從社會局的非公務員聘用率先響應做起,並逐步向外推廣,期待每個不同外觀的人都能享有公平的機會與尊重!

臺北市加入響應臉部平權的第17個縣市

每個人都很不一樣,學習尊重每個人的不同

72年次的珮吟在4歲時,因意外燒傷了臉部和手部,小時候戴著壓力頭套出門,常會引來許多異樣眼光、竊竊私語甚至直接被嘲笑。高中時期,珮吟到新環境自我介紹時,會主動表明自己發生意外燒傷,避免大家好奇但又不好意思問她的窘境。面對陌生人時,因「不想給對方傷害她的機會」,珮吟便會主動看著對方,甚至微笑以對,通常盯著看的不禮貌視線會移開,友善的陌生人也會回禮點頭。

進入社會後,幸運地沒有遇到以外表歧視她的雇主,面試時雇主也完全不會問她跟工作能力無關的問題;同事們、新朋友更不會刻意來問她身上的疤痕,友善的職場環境讓珮吟覺得自己和一般人是一樣的!因此自我介紹時,珮吟不再先「交代」自己臉上的疤痕,因為人際相處和社交禮儀上,本就不會貿然在一見面就探問對方隱私。

珮吟回想從小到大的經驗,兒時面對的不友善,傷痛已經淡去,但她衷心希望台灣的社會能夠更進步更友善,珮吟表示:「每個人都很不一樣,應該要先了解再下評判,更要學習尊重每個人的不同。

傷友珮吟分享顏損受歧視經驗

★更多新聞連結:

台灣新生報:北市社局響應臉部平權:尊重每張臉

PChome新聞:臉部平權日 臺北市臉部平權運動啟動

2020-05-14T13:35:52+00:00 2019-05-24|分類 : 縣市花絮|0 則評論